从留美科学家到创新抗癌药企掌门:夏瑜和她的“中国制造”

夏瑜(Michelle Xia)代表着中国一代正在挑战西方巨头的生物科技公司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Clarence Leong

在美中关系陷入现代史上最严重的贸易冲突之际,夏瑜(Michelle Xia)坚信,她掌握着一样美国人想要的“中国制造”。

不是3美元的T恤,也不是电子产品,而是一种她的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这也使她成为中国新兴制药力量的代表人物。

2012年,夏瑜和三位同事共同创立公司时,中国本土几乎没有可以自主研发新药的实验室,而美国制药公司却大量雇佣中国科学家从事研发。夏瑜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从事癌症研究,并在拜耳等公司工作。

她一直耿耿于怀:为何中国在现代医学成果方面如此落后?

“动力其实很简单。我就想:‘为什么中国没有创新?’”现年58岁的夏瑜在采访中回忆道。

如今,这种创新终于在中国出现了——而且不只出现在她的公司。近几年,一些在中国研发的药物已获得美国监管部门批准,更多药物则已被授权给罗氏、诺和诺德等公司,正在开发中。

其中最有希望的一款药,可能就是夏瑜的公司研发的ivonescimab。这是一种注射类治疗药物,在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中,相比默沙东年销售额高达295亿美元的抗癌药Keytruda(可瑞达),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播下梦想的种子

夏瑜从小就对医学产生兴趣。十几岁时,她探望做小手术的叔叔,第一次走进医院,那次经历让她萌生了想成为医生的梦想。但母亲不希望女儿长期面对生死离别的压力,说服她改走医学研究之路。

她后来获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美国肯塔基州和加州工作了近20年。2008年,她受时任雇主、加州生物科技公司Crown Bioscience派遣,回国建立业务,为其他制药商提供服务。

“为什么中国没有创新?”夏回忆起创办康方生物之前,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图片:康方生物

她深入研究了中国医药市场,发现海外的创新药物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中国患者手中。 

去年,她在本科母校、南方城市广州的中山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当时她萌生了“让中国癌症患者能够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药的梦想”。

当时的中国,正逐渐具备成为生物科技强国的三大要素:愿意冒险投资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人;规范的临床试验体系;以及愿意投入基础研究的政府。

同时,中国人口日益富裕、老龄化趋势明显,医疗市场潜力巨大。她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均在美国有多年经验,其中李百勇曾在辉瑞公司从事癌症免疫疗法研究达12年。他们在距离香港50英里的中山市成立了Akeso康方生物

初创阶段,公司拿到不到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租用办公室,雇佣只有本科学历的研究人员,几位创始人更是分文未取。

三年后,康方生物与默沙东达成授权协议,后者获得康方研发的抗癌抗体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利(该药物名为quavonlimab,目前仍在临床试验中,默沙东未对相关问题发表评论)。这笔交易帮助康方赢得业界认可,并带来更多合作机会。2020年,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资3.3亿美元。

曾几何时,中国药企只能仿制国外药物,而康方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研发的“成年礼”。虽然整体实力仍无法挑战西方制药霸主,但在某些领域,中国药企已能“更快、更好”地研发出新药,正如中国AI新贵DeepSeek所带来的惊喜一样。

目前,康方在广东省的总部已成为一个占地广阔的园区,拥有多个现代化工厂,生产数十款已在中国上市或正在临床阶段的药物。公司员工超过3000人,市值约95亿美元。

虽然夏瑜鲜少参加行业会议、低调行事,但ivonescimab的出现,让她和康方成为行业焦点。

康方生物正在开发十几种双特异性抗体,类似于ivonescimab(右图)。 图片:康方生物

神话中的“治疗女神”

ivonescimab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作用于两种蛋白:一种用于激活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另一种则试图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相比之下,传统抗癌药(如Keytruda)通常只针对一种蛋白。

一项2023年9月发布的研究显示,接受ivonescimab治疗的肺癌患者,其“无疾病进展时间”几乎是Keytruda组的两倍。不过该研究仅在中国患者中进行。

“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疗效似乎是真实的,”迈阿密大学西尔维斯特综合癌症中心的肿瘤科主任Gilberto Lopes说,“但我们还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数据,验证结果是否具备全球适用性,并进一步观察其是否能延长整体生存期。”

康方已将该药授权给美国的Summit Therapeutics,后者正在美国进行试验,并将在获得批准后负责该药在美国及其他市场的销售。

美中在其他领域壁垒加剧的背景下,制药业的合作仍较为普遍。一个重要原因是,癌症治疗不太可能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

不过某些领域仍较敏感,例如:美国对中国药品原料的依赖,以及生物技术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风险。本周,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呼吁加强本国生物科技投资,并限制与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中企合作。

夏瑜对此感到担忧:“地缘政治的火焰不该蔓延到人类健康领域,”她说。

在与 Summit Therapeutics 达成的 ivonescimab 许可协议中,康方生物将采用联合品牌,为该公司在中国以外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片:康方生物

走出中国

正如她希望中国能够自立自强,她也希望自己创办的公司能对自主研发的药物保有更多主导权——这也是康方选择与相对冷门的Summit合作的原因之一。

“她不是那种把药分子扔给对方,然后一年见两次面就结束的人,”Summit业务与战略负责人Dave Gancarz说,“她想要建立密切合作,还要求保留共同品牌权,为康方未来全球化铺路。”

康方商务拓展主管潘攀(当时)说,起初团队对Summit并不确定,因为这家公司2003年才成立,洽谈交易时账面只有7500万美元现金。但夏瑜亲自飞往加州,与Summit的两位联席CEO频繁会面,几乎每天开会,最终达成合作。

潘说,他最初提出的交易金额被夏瑜否决,“她坚信康方值更高的价格。”最终在2022年底,Summit以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可达5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与康方签下合作协议。这是当时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大规模的对外授权交易,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中国药企的认知,也让康方走向全球化。夏瑜如今还出任Summit董事会成员。

目前,ivonescimab已获批在中国治疗某种肺癌,夏瑜表示希望未来1至2年能获得美国FDA批准。

康方已有4款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管线还包括多种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高胆固醇的新药。夏瑜的抱负是带领康方成为世界领先的制药公司,但她说,更重要的是“做出好药”。

“成为大型药企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她说,“但那不是终极目标。”

来源:https://www.wsj.com/health/pharma/ivonescimab-akeso-michelle-xia-cancer-keytruda-d731f982?mod=hp_featst_pos4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