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新传——北卡渔民垂钓手记

编者按:

眼下正是钓鲥鱼的季节。

鲥鱼是一种中国江南地区的名贵鱼类,以其肉质鲜美著称,是旧时中国一种讲究的食材,常见于富裕家庭或重要宴席。

张爱玲在《谈吃》这篇散文中提到过鲥鱼写道:鲥鱼据说味极鲜美,可惜多刺。

北卡的钓友们不怕刺多,最近云集离三角区一个多小时车程、誉为是“条纹鲈之都”、位于罗洛河中游的威尔登(Weldon)市。

钓友中有一位自称老渔民,以“大牛耳”为笔名在某知名网站开辟专栏,记叙垂钓的见闻和感悟。

这是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转载今年3月发布的新作。

■作者:大牛耳

一、钓鲥新天地

老渔民钓鲥鱼已经有几个年头,但遗憾不少,因为在北卡塔河(Tar River)上寻觅过多次,但收获少得可怜,往往因为河水水位太高或太浑浊,或时间不对,空手而归次数不少。又囿于工作和家庭繁忙,不能去其它河流找鲥鱼,或没能赶上鱼汛。

今春也不例外,尽管不少渔友们捷足先登,在纽斯河(Neuse River)和罗洛河(Roanoke River)已经钓到不少鲥鱼,特别是离他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被誉为是“条纹鲈之都”、位于罗洛河中游的威尔登(Weldon)市。

说来也巧,正在老渔民已经厌倦在乔丹湖里熬夜垂钓皮皮时,老友丘道长上午来电,急急催他与阿双一起去威尔登钓鲥鱼。由于工作家庭繁忙,他再三推辞。经不住丘道长一番诚恳的劝说,最终抵制不了钓鲥鱼拉鱼的那种无以言说的魔力诱惑,犹犹豫豫地加入了队伍。

对于鱼痴来讲,他们所作的不少决定都不是很理智的,因为在他们心里钓鱼才是正事,(除工作和家庭不可耽误,其它)什么都可以耽误,唯独鱼汛不可错过。

随即,老渔民带上几根鱼竿和简易的钓鲥鱼的装备,坐上丘道长的车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待又拉上阿双,到威尔登时已经是下午二点后了。等车刚刚停稳,仨人就拎上渔具冲动向钓点,到了那著名的下船码头钓点,只见在岸边的水泥板堤岸上已经站了一排人,他们正在开阔的河面上纷纷甩竿。

老渔民就近找了个比较空旷的位置,拿出他今年用过的”铅头钩卷尾+勺子”的北卡钓鲥经典钓组,把它挂上他那去年钓“牙签”小带鱼的7尺细长软竿,开始激动地抛拉起来。

不一会儿,站在他右边的穿着迷彩猎服(camouflage)和长筒水靴的老美中了一条漂亮的hickory Shad。鱼在水里扑腾了几下被拉上岸。以往上鲥鱼不多的老渔民居然厚着脸皮与他索要那条鱼,可是那老美玩“抓-放”,说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硬是没有給他,让老渔民窘得一塌糊涂,满脸通红。又过了一会,站在老渔民左边不远处一穿黄色T恤、双臂全是纹身的年轻白人小伙也上鱼了,而且是频频上鱼,也是玩“抓-放”。可老渔民的却没有咬口,迟迟不上鱼,只能不停地甩杆抛拉,尝试不同的水域,心里有些焦急。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耐心和耐性有了回报,约摸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有一次甩出的饵落在远处急流中,他尝试着新操作和招试,这次没有直接摇轮平缓地收线,而且等钓组落水后稍微停顿开始微抖竿尖,竿子突然感觉到有个咬口,及时提竿杀钩,并成功地拉上了一条胡桃鲥(hickory shad)。有了landing第一条的经验以后,老渔民信心倍增,开始复制成功操作,时不时更换不同颜色的拟饵,断断续续开始上鱼了。

渔友捕捉到的老渔民上鱼时的优雅钓姿, LOL

二、学习曲线

丘道长见到旁边的老美纷纷上鱼,把自己绑好的双铅头钩双卷尾钓组挂在竿上开始抛投,无奈尝试多次后,仍无咬口。于是他开始换饵,还是无果,又找到旁边频频上鱼的钓者讨教,不但得到好手的悉心指导,而且还得到他们赠送的钓组。但是挂上钓组后,也未见有起色,甚是沮丧。

老渔民注意到此情形,心有戚戚焉,因为他自己在刚开始用路亚钓鲈鱼、带鱼和鲥鱼时也有类似经历:作为新手一般在钓到第一条鱼之前,比较容易怀疑自己的工具和能力,但上了第一条鱼后会信心倍增。于是老渔民一方面帮忙他捆挷钓组,一方面又鼓励他继续不断抛投尝试。但他的上鱼困局还是没有改观,即使换上了与老渔民一样的“铅头钩卷尾+勺子”的北卡经典鲋鱼钓组也无济于事。

真正的突破是在两人转移到另外一个钓点时,老渔民抛出第一竿在那处鱼窝里就中鱼,而且频频连竿上鱼,而且偶有双飞。为了让丘道长能有所突破,克服心理障碍,老渔民干脆与他互换鱼竿。果然,没过几分钟他也中鱼,而且也连续中鱼,令其兴奋不已,除了大丰收外,能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他此行的一大收获。

同时,老渔民也用道长的鱼竿在抛投,结果发现其竿用力也甩不远,仔细一看,发现使用的是30、40磅的编织线,对付体重才一磅至几磅重的鲥鱼,可谓是杀鸡用牛刀,而且线杯过深,出线不畅,所以鱼钩甩不远,只能抛抵近距离。再仔细一看,老渔民发现他用的卷尾塑料已经严重破损严重,而且没有把它在铅头钩上穿好,自然也就不能吸引鲥鱼。最后,老渔民用他那轮竿饵也是迟迟未能上鱼。

老渔民目睹此般情形,也回味起自己初学钓鱼的经历,逐步认识到钓鱼对初学者来说,不但对渔具基本知识缺乏,还有装备上的障碍,心理方面的原因,只有通过多加尝试,多观察模仿、但不是一味照抄,加上时间和耐心、耐力,才能成功上鱼。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找一处鱼多的钓点,并且要能有人悉心指导;再者,对于新手来说,上第一条鱼对培养自信心和兴趣尤为重要。对于指导别人钓鱼的人来说,也应该有耐心,需因材施教,但最大的挑战可能是要在有限时间内,保证完成整个团队的鱼获任务的同时,合理分配时间来指导和帮助新手。

三、终于脱贫奔小康

上篇提到老手带新手的挑战,不但要保证鱼获,还要对新手提供必要的指导。

丘道长英文很灵光,又勤学好问,不需要老渔民太多指导。旁边纹身小伙给了不少鱼,使得他们这次有点以逸侍劳,早早钓满限额20条。

小伙子对老渔民和道长很耐心,详细地介绍了他用的钓组和买钓组的商店地址,甚至还建议老渔民在钓组入水沉底之后,摇轮收线时不要像钓鲈鱼那样抖竿,而是要像他那样慢慢平稳地收线。谈话中了解到他家就在河对岸,他经常来钓鲥鱼和条纹鲈。随后,老渔民他们也注意到在鱼情不太好的时间段,用小勺子上鱼的机会比“高-低”双钩钓组明显更多。

开篇提到爱吃鱼的老渔民一上阵就向旁边老美索要鱼获,碰了一鼻子灰。等他们两人都钓满限额后,心态也轻松许多,他也像老美一样,开始玩“抓-放”,享受拉鱼的过程,时不时还摆拍,从贫困进入小康,着实爽了一把!其实,即使有些老美也吃鲥鱼和鱼籽,但老渔民心底里也不想让老美对亚裔渔民有太多偏见,怕他们认为亚裔渔民贪婪,都是一心搞肉,不懂渔规渔法。比如,这次比较明显的是那穿迷彩猎服的老美,一看到老渔民他们在用鱼绳留鱼,就一本正经好心提醒说,别人给的鱼也要算他们限额;其实,老渔民心理暗暗想,还用得着他提醒吗?他都能背出那些渔规了。不过,亚裔渔民由于人数众多,而且不少是新移民,有些英文也懂得不太多,对渔规确实不太清楚,又对美国文化习俗不太了解,所以时而有违规被查处的,新闻媒体是有报道的。其实,这次因为来的是本地人熟知的钓鲥胜地Weldon,四面八方来的钓者众多,所以渔警察频繁巡查,确实需要多加小心,而且对所留鲥鱼种类也有特殊限制(10条里只能有一条体型较大的美洲鲥)。

对于海钓高人阿双,这次是他第二次钓鲥鱼,一下车就去了上次发现鱼窝,早早就快钓满了限额,只是不小心让鱼挣脱鱼绳跑了。等三人在那会合时,他又快钓满10条了。老渔民看到他用单钩单饵能那么快上鱼,也是很佩服。这次与他一起钓鱼,了解到他不但是位远近闻名海钓高手、经常爆桶爆箱满载而归以外,还懂得向当地的钓者认真请教,询问到最多鱼的钓点、鱼窝。看来,成为一名钓鱼高手,除了要有高超渔技和丰富的经验外,还要不断学习钓不同的鱼种和相应的钓法,也要懂得如何与当地的渔民打交道,了解当地的具体鱼情。就这点来讲,不是所有渔民都能做到,大概这也是高手超过常人之处、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四、不是经验的经验总结

上回提到丘道长的钓具问题,勤学好问的他注意到老渔民用的是Daiwa AIRD X 702mfs七尺竿,轮子是4000的PENN Wrath,主线是20磅的Yo-zuri黄色编织线,导线是14磅的碳线(carbon), 挂的是“铅头钩(jig head)穿卷尾虫(grub) + 小勺子(Nungesser spoon)“。有经验的老渔民同时还带了两根平时钓皮皮的七尺竿轮,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对付体重不大的鲥鱼,普通皮皮钓具足矣,轻型配备有利于察觉咬口,也利于鈎饵的自然摆动;而第一次钓鲥鱼的丘道长除了用了三五十磅的近海用的编织线外,导线也是几十磅重硬梆梆的碳线,也是经验不足的表现。其实,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对于轮竿,只要抛甩顺手、抛得远、拉鱼不断线就行,不必要盲目摸仿照抄或追求名牌,鱼饵鱼钩的选用和设置得当才是关键。

说到鱼饵和钓组,对于钓鲥鱼,那也是多种多样。老渔民这次观察到的上鱼最多是“铅头钩穿卷尾+彩色小勺子”,也有用“shad dart + 彩色小勺子”的, 还有用双铅头钩挂双饵的。卷尾颜色来说,浅黄绿色的(chartreuse)或粉红色的(pink)比较好,而且最好是掺点闪闪发亮的锡箔纸细小粉粒或其它金属细小粉粒(glitters)的那种。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下适用,在具体时间段和水汶天气条件下要灵活尝试和选用各种颜色饵和其它假饵,这点可以从老渔民旁边的老美身上可以看出来:当他发现咬口少了以后,就开始尝试不同的颜色和假饵;更有甚者,在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居然有人直接用8字链接环联上铮亮的钩子、什么塑料饵也不挂直接钓鲥鱼,这种新奇钓法更让人脑洞大开!

另外,有些渔民认为钓鲥鱼早晚时间最好。根据老渔民经验来看,鲥鱼咬口确实是早晚较多,但是只要结合当地当时的天气和水文条件,选饵得当,其它时段也能上不少的鱼,这点有点像钓可爱皮(crappie)。究其原因,据说迴游的鲥鱼咬饵不是捕食,而且一种本能的攻击性行为,所以鲥鱼不像其它鱼类那样早晩积极猎食从而咬口多,这也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鲥鱼对颜色鲜艳的饵尤为感兴趣的现象。真正哪种饵或钓组最好用,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对照实验,在没有科学实验的情况下,个人某次成败的经验可能被夸大;一般来说,在没有科学实验结果指导的情况下,当地渔民多年积累的经验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此次鲥鱼之旅,是老渔民到目前最成功的钓鲥经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那里鱼群的数量和密度优势,同时也应证了那句老话:没鱼的地方认真钓鱼,就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另外,根据老渔民这些年的钓鲥经历和多方面观察,威尔登不但是世界的“条纹鲈(rockfish/stripe bass)之都”,更是世界的“鲥鱼天堂”!

(应读者要求,对钓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微信联系作者:TexasCowboy1)

相关知识和法规

北卡州的鲥鱼(Hickory Shad)与中国的鲥鱼(Reeves Shad)是不同的种类。

1. 种类区别

  • 北卡州的鲥鱼(Hickory Shad,学名:Alosa mediocris)
    • 属于西大西洋鲱科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北美东海岸的河流和沿海水域。
    • 体型较小,通常长度在 12-18 英寸(30-45 厘米),肉质结实,但刺较多。
    • 每年春季会从大西洋洄游到河流中产卵,是北卡州流行的垂钓鱼种之一。
  • 中国的鲥鱼(Reeves Shad,学名:Tenualosa reevesii)
    • 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流域,历史上以长江流域的鲥鱼最为有名。
    • 体型比 Hickory Shad 更大,肉质鲜嫩,过去是中国皇室贡品之一。
    •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野生鲥鱼在中国已极为罕见,现在主要依靠人工养殖。

所以,尽管两者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生活习性和经济价值也不同

2. 北卡州对鲥鱼垂钓的限制

根据北卡州野生动物资源委员会(NC Wildlife Resources Commission, NCWRC)的规定:

  • 每日鲥鱼限额:10 条(包括 Hickory Shad 和 American Shad,美洲鲥)。
  • 其中最多只能有 1 条美洲鲥(American Shad, 学名:Alosa sapidissima)

3. 为什么限制捕捞大鲥鱼(美洲鲥)?

  • 保护种群数量
    • 美洲鲥(American Shad)比 Hickory Shad 体型更大(最长可达 2.5 英尺),但数量相对较少。
    • 由于曾经的过度捕捞和水坝阻碍洄游,美洲鲥的种群数量已下降,北卡州政府希望通过限制大个体的捕捞来促进其繁殖。
  • 维持生态平衡
    • 大型鲥鱼通常是繁殖力最强的个体,每年洄游时会产下大量鱼卵。如果被过度捕捞,可能会影响未来种群的数量。
  • 可持续垂钓管理
    • 许多州都会对鱼类的大小和数量进行限制,以确保鱼类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果你有兴趣在北卡州垂钓鲥鱼,建议查看当地的 NC Wildlife Resources Commission 网站,以获取最新的法规和开放季节信息!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